返回上一级

火神山医院的医疗废水处理工艺是怎样设计的?

发布日期:2020-07-09 14:11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武汉政府于2020年1月24日开始了"小汤山式医院"的设计和建设。在几万多管理和作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仅用10余天时间,火神山和雷神山两所医院相继交付使用。

从各方面来说,这两所医院的建成都可以称得上是个"奇迹"。时间紧、任务重,各种医用配套设施也要在短时间完成,比如800-1000m3/d的医疗废水处理系统。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医疗废水处理工艺。

不少人都非常担心,这么快建起来的两所医院是否会存在医疗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其实完全不会。

首先,医院施工建设时地面采用的是两布一膜(两层土工布、一层HDPE防渗膜)的设计,通过混凝土基层、高强度防渗膜和钢筋混凝土地面层3层防护,不让一滴废水渗进入土壤或周边水体。




其次,医院依据《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实施,在医疗废水处理方面,采用的是雨水、医疗废水、医疗垃圾单独收集处理的工艺,全封闭收集、处理废水。 比如,火神山医院的废水经过全封闭收集和处理站预处理后,通过一体化污水提升泵,排入距污水处理站800米的市政污水管道,再流入蔡甸区污水处理厂。



整个污水输送全过程超过10千米,由于医院废水处理必须采用二级处理,需设置预消毒处理,火神山医院的废水从排出到处理采用了7道严格的工序,经系统检测合格后再排到市政管网,配备了7个消毒池罐体,3个一体化调节池、6个生化池、2个高效沉淀池等污水处理设施。

消灭病毒主要靠消毒池。火神山医院的消毒剂投放量高于中国传染病医院的消毒剂量,消毒停留时间也远高于国家规定的1.5个小时,达到了5个小时。

水质标准达标主要靠生化处理的MBBR工艺。该方法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一定数量的悬浮载体,提高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和生物种类,从而提升反应器的处理效率。由于填料密度接近于水,所以在曝气的时候,与水呈完全混合状态,微生物生产的环境呈气、液、固三相,载体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气气泡更加细小,增加了氧的利用率,另外每个载体内外均有不同的生物种类,内部生长着一些厌氧菌或兼氧菌,外部为好氧菌,这样每个载体都能成为一个微型反应器,使硝化反应和反消化同时存在,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之后通过深度处理和剩余污泥脱水危废处理,完成整个流程。

整套医疗工艺的优点在于成本可控、空间利用率高、性能稳定、维护简单,完全满足了火神山医院废水处理的要求。同时为了保证废水的及时处理,医院还装备了两组污水处理系统,一组正常运行,一组备用(检修/故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