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对医疗机构设计建造产生了哪些影响?+ 查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对医疗机构设计建造产生了哪些影响?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0-09-17 14:10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大家的工作、生活方式。如今,COVID-19仍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医疗机构要怎么做?未来医疗机构在设计建造时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后疫情时代,现有的医疗机构应面向"新常态":
在后疫情时代,现有的医疗机构应面向"新常态":
- 完善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有效区分普通患者和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对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应安排专人进行对接引导;
- 重视急诊/重症患者救治。对于急诊/重症患者,可以在急诊抢救室、手术、病房前设置缓冲区,缩短急诊/重症患者检测时间,不得以疫情防控未为由延迟治疗;
- 照顾长期治疗患者。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或孕妇来说,他们需要定期来医院看诊,医院可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检测,避免反复的核酸检测,让这类群体能够安心、舒心地问诊、手术、复诊。
- 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无论是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还是进入医疗机构的各类人员都应严格执行疫情预防措施,戴好口罩、做好个人卫生清洁,保证疫情防控意识,定期学习了解新的防控知识和技能,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在后疫情时代,未来的医疗机构设计时应面向不断调整的建筑规范:
- 做好严格分区。传染病院区应设立一定的隔离区域,主建筑和其他建筑之间应有足够的间距,避免交叉感染,提高医院流动性、患者满意度。
- 预留灵活空间。在突发情况下,灵活可变的预留空间可以用来临时搭建住院单元或用作其他用途,帮助快速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院诊治接收能力。
- 重视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在进行医院设计时,应给予空调通风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足够的重视。看上去这方面的投资回报会很低,但其他它们却能帮助营造积极有效的医疗环境。比如此次疫情中,"独立送回风"、"负压"空调新风系统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在突发疫情情况下,医院人流量大、人口密度高,住院部走廊可能都要增设病床,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 模块化解决方案。在《医疗建筑的发展趋势:未来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中有队医疗建筑的模块化作简要介绍。疫情之前医疗机构对模块化解决方案的接受速度较慢,但目前,很多医疗机构都表示模块建设改造确实效率很高,且便于维护,也愿意探索模块化的落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