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医疗服务新模式|共享门诊:慢性疾病的新型诊疗模式
发布日期:2020-11-24 17:34

近期A院面向慢性病患者群体开展了慢病持续护理项目,不论是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慢病患者都将一对一地得到照顾。在该项目中,责任护士将发挥核心作用,承担门诊常规治疗操作、健康教育、慢病健康随访追踪(包括面对面和电话随访)等工作。医院的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制度将保障护士的利益,同时保证为慢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作为该项目糖尿病专科护士群体中的一员,高护士介绍道,她负责的病人包括初发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达标、糖耐量异常、糖尿病足等患者,主要工作是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习惯、家庭护理方法、康复锻炼方法,以及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面对面的随访,提高患者的医从性。在持续观察接触慢病患者的过程中,高护士还会对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她评价自己:“就像患者们的倾听者和朋友,跟他们沟通的时候,我也在不断调整自己去满足患者和家属对慢病服务的需求,希望他们得到有效合理的医疗护理服务。“

护士群体已经在慢病持续护理中发光发热,并且独当一面。高护士认为重视和提高护士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护士所长,还能进一步巩固护患之间的朋友式服务关系。该项目的护理工作既是以患者为中心,也是以护士为中心。护士从服务中体会到了对自身工作价值的认同感,感受到了被需求感。



李大爷是高护士负责的一名糖尿病患者,此前曾因为血糖血脂偏高住院,出院后高护士仍然非常关心他的身体状况,不忘记录他的各项指标,时常打电话告诉他和家人一些健康知识。“现在我吃药都会记得定时吃了,医生护士都说自己病情控制得不错。因为高护士尽职尽责教的好管的好,我节约了不少的医疗费用,也省得来回奔波医院。以前是大事小事麻烦医生看门诊,现在是日盼夜盼等着护士来护理。“李大爷谈起护士们的护理服务赞不绝口,“护士都很专业,基本可以解决我的护理需求了。“

从护患对该项目的反馈可以看出,在慢病持续看护过程中,护士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护士具备专业知识,可以能够传递知识和信息,培养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服务有效高效;护士与患者接触沟通最为频繁,能够根据患者需求不断调整护理服务,使得服务合情合理;相较于医生,护士能够完成对慢病患者的长期随访和管理服务,给予及时的干预,保证服务持续有效。

接下来,华纳鸿业健康医养团队将为大家详细阐释以护士为中心的慢病管理新模式。



传统慢性护理模式的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日常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亚健康”也在成为生活常态,加之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慢性病患病规模扩大的问题也愈发明显。一方面,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另一方面,中青年慢性疾病患者增多,慢性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由于慢性疾病的病因不可知、发病不可预测等特殊性,慢性病的救治过程中存在很多挑战。针对慢性病的特殊性,“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慢性护理模式被广泛接受。但在目前实践中,传统的慢性护理模式还存在很大的局限:
当前的慢性护理主要依存于社区医疗服务,但由于卫生保健和服务的可及性有限,降低了患者寻求服务的积极性;此外,老年群体病患者可能存在自身腿脚不便、无法远距离出门的困难,更是难以获得充足的护理和保健服务,进入“有病难治”的困境。

另一方面,传统的慢性护理模式多为“以医生为中心”而非“以患者为中心”,主要是因为医生资源过少,难以满足大规模的慢性护理需求。医生在有限时间下,难以了解每一位慢性病患者个体的需求,难以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触达和干预每一位慢性病患者的日常健康管理,并实时提供有效的调整建议;而患者则在短时间难以接受医生的专业意见,对医嘱依从性较差。



此外,传统的慢病管理聚焦在单个的病症,比如糖尿病、冠心病等,而不能满足具有复合病症患者的需求。饱受多种慢性病困扰的患者,需要寻求多种的信息和接受更为复杂的医疗护理服务。如果注意到多种需求的慢性病患者,那么慢病管理的应聚焦到患者本身,而护士恰好能够在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传统慢性护理模式的缺陷,国内外研究学者开始意识到护士在慢性护理模式的重要性,开始探索新的慢性病护理模式。华纳鸿业健康医养团队也正在研究和探索以护士为中心的慢性病持续看护模式,希望能够在慢性病护理方面帮助病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护士在慢病理中的角色

护理人员是卫生保健领域最多的建设队伍,始终处于和病人-家属-社区直接接触的一线;护士经过了出色的专业训练来确保提供持续的护理;护士接受过如何保证患者多方面健康的训练,包括生理/临床、情感、社会、认知和精神等方面。护士作为慢性病护理团队的核心人物和医患沟通的纽带,可在慢病护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关键性作用:

 增进医患沟通,制定护理方案 
护士可以监督和提醒患者的不健康行为,进行阶段性评估,将每位患者的状况反映到医生,并根据医生建议和具体情况为患者制订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护士作为接受过系统护理知识工作培训的专业医护人员,熟悉并能合理运用涵括初级、高级的医疗护理知识,确保护理的连续性和护理方案的一体化,满足患者广泛的护理需求。

 提供专业指导,给予情感支持 
护士所接受的专业培训包含构成健康护理范围内的各方面,能够给予慢性病患者在身体或临床的专业意见;此外在情感上,护士又可以给予患者鼓励和信心,为患者在社会交往、疾病认知和精神状态方面提供帮助,促进患者充分融入社会。

 促进自我管理,提高护理成效
护士进行护理访问时,会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回答他们想要了解的护理知识和生活技能,能够促进患者自我管理病情能力的提升。而与病人达成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也能够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依从性,提高护理成效。




护士对慢病管理的效益

在慢性疾病治疗这一长期过程中,健康教育始终是慢病管理最为重要的核心。一项对全国大中城市二级以上医院统计表明:即使在综合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里,患者的控制达标率仅为26%(2型糖尿病)和20%(1型糖尿病)。大多数患者与医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于是很难充分贯彻正确的饮食、运动建议和治疗方案。但强调护士在慢病管理中的意义恰恰可以在此方面大放异彩:护士能够通过长期、持续的健康教育、鼓励咨询等来赋能患者,促进病人自我管理的技能和能力。比如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士为主导的慢病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以及服药的依从性。



“以护士为中心的慢性病持续看护”模式以医护的干预和监督的方式,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慢性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发展监测病情、风险管理、生活适应等技能,帮助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患者也能逐步锻炼良好心态,从患病的困境与无助中走出来,积极地成为自己健康的保卫者。尤其是对于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而言,护士的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护士在慢病管理中担任更多的职责和角色,既能够体现护士价值,建立有效良好沟通,搭建起和谐的护患关系,又能够有效控制慢性疾病,降低医疗费用,使得资源效益最大化。


“以护士为中心”模式的现实阻碍

尽管护士在改善慢性病护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护士在慢性病持续看护过程能够弥补患者生活中的医生角色缺失,给予患者知识、技能的帮助和心理的抚慰,但是这一模式的推广仍存在一定的现实阻碍:

  1. 目前护理教育中忽略对护理专业知识的全面培训,并未强调护士在慢性病护理中的作用;
  2. 受过慢性病护理知识技能专业培训的护士仍然十分短缺,专业护理人才难以招聘;
  3. 社会保障体系中缺乏对以护士为中心的慢性病护理模式的补贴,比如缺少专门支付护士的护理费用的保险计划,难以保证护士利益;
  4. 在已有的医疗机构中,护士资源分配不均,护士利用不足,缺失专业性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提升培训。

不可否认的是,“以护士为中心的慢病持续看护”有着良好的前景和迫切的现实需求。华纳鸿业健康医养团队正不断研究与探索该慢性病护理模式的可实施性,希望利用该模式能够优化传统的慢性病护理模式,提升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体验和临床效果,从而改善医疗服务方的服务质量,在慢性病护理方面达成医患双方效益最大化。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Rubee Dev,李雅贤,姜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