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新模式|共享门诊:慢性疾病的新型诊疗模式
发布日期:2020-10-10 14:30
这天A院糖尿病门诊室涌入了十几位糖尿病患者,等待由李主任、助手、护士及营养师等组成的专业医疗团队为他们集中看诊。为什么会出现众多患者共同就诊的场景呢?原来这是该院新开设的共享门诊。十几位患者挂李主任的专家门诊,大大缩短患者预约等候专家门诊的时间,免于等号之苦;而李主任则为糖友们提供时长达90分钟的门诊,让每个患者都能参与其中。

与医护人员说教、患者遵守的一对一传统门诊模式不同,共享门诊以患者为中心展开,交流是在一个小团体的环境下进行,糖友们不仅能够获取糖尿病专家的专业建议,还可以增进和其他糖友之间的交流,获取情感支持和帮助。
李主任预设的共享门诊主要流程包括

张阿姨向李主任问道:“我老伴也患有糖尿病,在打胰岛素,是不是他病情比我这种不打的更严重?”李主任向张阿姨解释道,打胰岛素不等于病情严重,张阿姨老伴的病情并不严重,是在调血糖,并且他打胰岛素指标状况比张阿姨的还好。张阿姨提问后,其他糖友们也纷纷提出自己对于糖尿病的一些困惑,都得到了李主任和其他医务人员科学详尽的回答。在共享门诊的互动交流环节中,各个糖友将多年来抗糖道路中的疑惑郁结一吐为快。李主任认为在这个环节中,自己的医疗团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给出建议,比如对于体质不好的1型糖尿病患者,营养师会定制特殊的食谱。

基于共享门诊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有着积极影响,以及来自医疗团队的良好反馈,该院预计将增加开设糖尿病共享门诊。

共享门诊一般每月开展一次,每次持续时长为90-120分钟。共享门诊的医疗团队成员2-5名,包括专科或全科医师、护士、营养师、心理治疗师、药师、社工等多学科人士;患者团体由4-12名患者和(或)亲友组成,包括糖尿病2型、高血压、慢性疼痛等慢性病患者。

共享门诊的意义
我国面临着糖尿病流行的严苛挑战:患病率由10年前的2.7%急剧上升到目前的9.9%。目前基层卫生保健机构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力军,但面临人力资源匮乏,公卫和临床工作隔离,医患沟通不足等困境,传统单一的诊疗模式有时无法达成较好的治疗率和达标率。华纳鸿业健康医养团队认为在此逆境下的共享门诊,将成为更具优势的诊疗模式。

共享门诊的优势
谈及共享门诊有别于传统一般门诊的独特优势,患者和医护人员最有发言权。此前A院开设的糖尿病共享门诊,参加过的张阿姨表示:参与共享门诊,自己作为患者的体验非常高,全程都有和医生、其他患者交流。在和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糖友坐在一起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时,她感受到了理解、支持还有同伴的力量。让张阿姨感到很惊讶的是,自己完全没有一对一门诊时那种无法说出病情的紧张。医生护士都很和蔼可亲,每次都用通俗易懂的解释回答糖友的问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问题、如何日常监测血糖方法等都有讲到。如果下次还能参加共享门诊,她一定不会缺席。
给张阿姨等糖友们主持共享门诊的李主任对共享门诊的前景充满期待,他认为:共享门诊极大地提高了医疗团队的效率,减轻了不必要的看诊负担。比如很多糖友有着相同的问题,那么共享门诊的集中回答不仅避免医务人员多次重复回答同一问题,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让每个患者在讨论中加深记忆。另一方面,在倾听患者问题、与患者讨论的同时,医疗团队也在学习,有时候还能从患者的交流中收获一些抗糖经验等的启发。

从以上发言可以看出共享门诊理论上的优点包括:病情类似的患者在门诊时可以从医生和自己的同伴中得到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更多的信息和情感支持,从而促进患者自我管理;团组门诊的方式也有利于赋权患者,改善医患沟通;也能促进临床医生和公卫团队的协作,整合临床服务和公卫管理,促进医疗服务效率。
以糖尿病共享门诊为例,华纳鸿业健康医养团队所做的分析表明,共享门诊能有效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血压控制,参加共享门诊的糖尿病患者有更多的机会和动力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即HbA1c,反映患者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和血压,由此提高提升血糖等代谢指标等达标率。
此外,较其他患者而言,参与共享门诊的糖尿病患者认为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有提高,促进患者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运动。同时研究表明,在共享门诊的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增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反映了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患者更容易获得疾病相关知识,更容易寻求医生及其家属的帮助,这对他们维持自我管理行为有很大帮助。简单来说,共享门诊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路径为:参与共享门诊→自我效能感增强→易于寻求知识、帮助→自我管理,改善行为。

共享门诊的效益
华纳鸿业健康医养团队分析发现,对于患者而言,共享门诊的经济效益在于可以降低患者长期护理费用,住院的可能性较一般门诊患者变小。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共享门诊“多对多”的模式允许医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给多个患者提供相同水平的医疗服务,有效配置资源的同时又能够极大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共享门诊的“集中看诊”还能够节约医护人员的精力,降低时间成本。一起就诊,减少医护人员对患者问题不必要的重复解释,同时他们能够更合理配置工作时间:医生的坐诊时间可以灵活安排,可利用业余时间或者休息时间坐诊,可以预约诊疗的患者,集中在某一个时间到“共享门诊”完成就诊。
共享门诊的实施

▲共享门诊实施难度
目前国内的慢病管理集中在社区,共享门诊也主要在三级医院开展。华纳鸿业健康医养团队认为在我国大规模推广共享门诊模式,仍需要解决两大关键问题:
首先,共享门诊这一复杂干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元素:

其次,共享门诊作为一种新的医疗卫生模式,对医生、慢病专干和患者都有适应性问题,需要找到最佳的开发实施策略,促进共享门诊在基层卫生保健机构的生根、发芽和开花。
华纳鸿业健康医养团队正在探索具有持续性和实操性的共享门诊模式:这一模式可以在不用额外投入医疗资源的情况下,利用目前卫生医疗机构本已具备的临床和公卫服务的平台、人员和制度,对原有的慢病门诊和健康教育的模式就行优化和再造,从而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