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市场调查方法 | 地理信息系统在医疗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20-06-16 11:28
30岁的阿雄来自山西一个偏远的小县,因为55岁的老母亲长期感到晕眩无力,去县里的小医院求医,耽误两天还是得不到正确的诊治。他带着母亲坐上大巴,花上两个小时的车程到了省城的三甲医院,光是取号、等医生看诊就花了四个多小时,做了多项检查后才确定是母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需要长期吃药。还不等阿雄松一口气,就被医生告知每个月都要到医院定期取药,意味着除了药费,每个月都要花上昂贵的车费和来回一天的时间,这让在工厂打工、很难申请请假的阿雄感到十分烦恼。

阿雄的遭遇不是个例,“看病难”是社会上一个常有的症结。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占据全国人口80%的乡镇、农村人口仅占有20%的医疗资源,而占全国人口20%的城市人口却享受着80%的医疗资源。而各个城市以及城市内部不同辖区的医疗卫生资源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系列和信息,透露出了医疗资源配置的两大难题:
01
医疗资源的可及性较低



选址区域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饱和了吗,开设分院是必要的还是多余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有必要开设分院,分院该如何选址?
基本过程:

以上两个图可以基本了解D市的医疗机构分布和人口密集地区,但很难直接衡量每个地点的供需情况。为解决以上问题,可以利用增强型两步移动搜寻法(The Enhanced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 E2SFCA) 来衡量每个地点的供需情况 ,该方法同时考虑到人口密度、人口点到医院的出行距离和医院的供给容量,计算出每个人口网格i(分辨率:100m*100m)的医疗可及性指标即Ai,该指标能比较全面地体现患者和医疗服务供应方的供需关系。将指标结果用地图可视化,从图上判断可及性较差的地方,为可能的选址地点。

